当前位置:中华文创网 -> 国内

【高端访谈】潼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少博:“一馍夹天下” 推动潼关肉夹馍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3-12-07   来源:网络   阅读:1236

新华财经海南博鳌12月6日电(记者 雷肖霄)黄河九曲,千古潼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南踞秦岭,北控黄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奇美险绝的地形地貌和黄土黄河孕育出令人回味绵长的美食,潼关肉夹馍便是代表之一。

“中国汉堡包”“中国三明治”,是不少海外中国餐厅对潼关肉夹馍十分形象的称谓。当入口即化的卤肉遇上清香酥脆的烧饼,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相传潼关肉夹馍诞生于金戈铁马之中,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出征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对当地军民这一“发明”连声称妙,此后潼关肉夹馍声名大噪,源远流长。如今,潼关肉夹馍已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2日至5日,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顺利举办。论坛期间,潼关肉夹馍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不做中国的汉堡包,要做世界的肉夹馍”成为潼关肉夹馍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南海之滨,记者对潼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少博进行专访。

潼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少博在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现场

记者:潼关肉夹馍产业发展规模现状如何?

李少博:潼关肉夹馍是潼关的传统美食。据考证,潼关肉夹馍最早出现于初唐时期,原名烧饼夹馍,从唐朝流传至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2011年,潼关肉夹馍获得省级“非遗”称号。目前,全国范围内有潼关肉夹馍的门店1万余家,潼关肉夹馍实体店落户东欧,潼关千层饼已出口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全县境内从事肉夹馍产业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传统手工打馍个体经营门店56家;二是从事工业化生产的肉夹馍企业13家,有生产线33条。其中以肉夹馍为核心,不断延伸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1家。正常情况下,全县每天生产速冻饼260万个,全年产出超过7亿个,年产值达到1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达2万余人。潼关肉夹馍产业已完全从传统产业成长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乡村支柱产业。

记者:潼关肉夹馍产业发展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哪些重要作用和成果体现?

李少博:近年来,潼关县坚持把肉夹馍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聚全县之力全业态布局,建园区、强品牌、抓规范,将潼关肉夹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潼关肉夹馍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县委、县政府从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培训提升、资金引进、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产业提速发展,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伴随潼关肉夹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古城古关古战场、黄金黄河黄土地、秦风秦韵秦味道”叫响全国,有力驱动三产融合,带动县域旅游发展。

二是吸纳扩大就业创业。潼关县通过打造潼关肉夹馍创业劳务品牌,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通过扶持创业带动就业,造就了不少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经营商户。

三是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潼关县以潼关肉夹馍产业为抓手,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21089元和6388元增加到2022年的37809元和158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0:1缩小到2.39:1。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潼关县坚持把发展肉夹馍产业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深化三变改革,激发创业活力。其中,秦东镇寺角营村强产、育产、兴产“三业联动”,作为肉夹馍原料基地,积极发展生猪养殖,2022年集体收益高达130万元。

记者:推动潼关肉夹馍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哪些瓶颈有待突破?

李少博:潼关肉夹馍产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瓶颈和问题:一是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二是数字化建设进展较慢,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还有差距;三是冷链物流配套不足,产品配送运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科研创新跟不上形势,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还不高;五是品牌保护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抓好标准建设、抓好融合发展、抓好品牌塑造。

以这次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潼关肉夹馍的美誉度。“不做中国的汉堡包,要做世界的肉夹馍。”我们坚信,潼关肉夹馍加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大家庭”,将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为“一馍夹天下”的宏伟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